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Recycled PET,简称rPET)作为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材料,广泛应用于包装、纺织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。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市场需求增长,再生PET材料的质量控制成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。检测不仅能验证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,还可评估其安全性和环境兼容性,确保其符合生产应用标准。此外,再生PET在回收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或降解,因此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检测保障其性能稳定性。
再生PET材料的检测项目需覆盖物理、化学及环保性能:
1. 物理性能检测:包括熔融指数(MFI)、拉伸强度、断裂伸长率、热变形温度等指标,用于评估材料的加工适用性和力学性能;
2. 化学性能检测:特性粘度(IV)测试是关键,反映分子链长度及降解程度,直接影响材料强度。此外需检测乙醛含量、残留单体(如对苯二甲酸、乙二醇)及催化剂残留量;
3. 污染物检测:重点筛查重金属(铅、镉等)、塑化剂(邻苯二甲酸酯类)及回收过程中可能混入的杂质;
4. 环保性能检测:评估可降解性、碳足迹及循环再生比例。
检测方法需结合国际标准与行业实践:
熔融指数测定:依据ASTM D1238或ISO 1133标准,使用熔体流动速率仪在特定温度、负荷下测量;
特性粘度测试:采用乌氏粘度计法(GB/T 14190或ISO 1628-5),通过溶液粘度推算分子量;
污染物分析:利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(GC-MS)检测塑化剂,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测定重金属;
热性能评估: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分析结晶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。
国际及国内主要标准体系包括:
国际标准:ISO 1628-5(粘度测定)、ASTM D5201(再生塑料分级)、FDA 21 CFR(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);
中国标准:GB/T 17931(瓶用PET树脂)、GB 4806.7(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);
行业认证:全球回收标准(GRS)、欧盟REACH法规对化学物质限制要求。检测时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对应标准,如食品级rPET需额外满足微生物限量及迁移物检测要求。